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天津市专利保护和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05:51:37  浏览:979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天津市专利保护和管理办法

天津市人民政府


第95号

  《天津市专利保护和管理办法》已于2005年10月31日经市人
民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施
行。

                市 长 戴相龙
              二○○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天津市专利保护和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鼓励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
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
利法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
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 专利保护及其有关活
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和区、 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专利工作的领导,
将专利保护和促进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专利
保护和发展纲要,鼓励和支持专利的开发和应用,严格执行专利
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保障专利事业发展所需的经费。
  第四条 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是本市专利工作的主管部门,
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处理、调解专利纠纷,查处假
冒他人专利、冒充专利行为,并负责实施本办法。
  区、县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在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指导下,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调解专利纠纷,检查假冒他人专
利、冒充专利违法行为。
  发展改革、科学技术、经济贸易、教育、农业等行政主管部
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的专利保护工作。
  第五条 市和区、 县人民政府建立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协调制
度,统筹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研究、解决与专利等知识产权有关的
重大问题。
  第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专利管理制度, 具体
落实专利的创造、实施、管理和保护等项工作。商业企业应当建
立专利商品进货确认制度,防止销售假冒他人专利、冒充专利的
商品。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专利奖, 对产生较好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的优秀专利项目或者专利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
奖励。
  第八条 有关行业协会应当鼓励会员申请和实施专利, 支持
会员维护自主专利权,督促会员尊重他人专利权,为会员提供专
利咨询等服务。
  第九条 有关部门对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科研开发、 技术改
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项目,应当把获得专利权等自主知识产权
作为核准、考核、验收的重要指标。
  第十条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将专利权拥有数量、 质量、专利
管理制度建设状况作为市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认
定和考核的重要指标。
  第十一条 本市鼓励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增加研究、 开发
专利技术及产品的投入,其专利研究开发费用按照国家和本市的
规定计入成本,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购买专利所发生的费用,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列入成本。
  第十二条 本市设立专利申请资助专项资金, 鼓励和支持企
事业单位和个人申请专利。具体办法由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会
同市财政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申请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科研开发、 技术改造、
技术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项目,申请人应当向有关行政主管
部门提交相关技术的专利文献检索报告。
  第十四条 国有资产发生转移的,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
专利等无形资产进行评估。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当事人应当提供专利权有效
证明:
  (一)发布专利广告的;
  (二)进行专利资产评估的;
  (三)请求海关保护专利产品进出口的;
  (四)办理专利权质押的;
  (五)需要提供专利权有效证明的其他情况。
  第十六条 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应当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
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奖励和报酬。奖励或者报酬给付的数量、时间
和方式由当事人约定。
  事先没有约定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
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奖励和报酬:
  (一) 在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之日起3个月内发给发明人
或者设计人奖金,所发奖金不得低于法律、法规规定的最低标准。
  (二)专利实施取得经济效益后,应当在专利权有效期内每
年从实施该项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税后利润中提取不低
于5%或者从实施该外观设计专利的税后利润中提取不低于1%,作
为报酬支付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或者参照上述比例,发给发明人
或者设计人一次性报酬。
  (三)专利技术转让或者许可他人实施的,应在获得转让、
许可收益后3个月内从税后收益中提取不低于30%的比例,作为报
酬付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第十七条 专利代理、 专利资产评估、专利检索等中介服务
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进行下列行
为:
  (一)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
  (二)不得出具虚假报告;
  (三)不得与当事人串通牟取不正当利益;
  (四)不得损害专利权人、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
共利益。
  第十八条 展览会、 推广会、交易会等会展的举办者对标有
专利标记的参展产品或者技术,可以查验其专利权有效证明或者
专利许可合同。对未能提供专利权有效证明或者专利许可合同的,
举办者可以拒绝其以专利产品、专利技术的名义参展。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实施他人专利、 假冒
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不得为上述行为提供制造、销售、使用、
运输、展示、广告、印制、隐匿等便利条件。
  第二十条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 实施其专利,引起专利侵权
纠纷的,当事人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
人可以依法请求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
法院起诉。
  第二十一条 请求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
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请求人是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
  (二)有明确的被请求人;
  (三)有明确的请求事项和具体事实、理由;
  (四)属于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受案范围和管辖;
  (五)当事人没有就该专利侵权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
  请求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应当提交
请求书和有关证据。
  第二十二条 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
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案情需要,委托有关单位进行技术鉴定。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下列专利纠纷可以请求市管理专利工
作的部门或区、县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进行调解:
  (一)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纠纷;
  (二)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纠纷;
  (三)职务发明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奖励和报酬纠纷;
  (四)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发明而未支付
适当费用的纠纷;
  (五)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的纠纷。
  请求调解专利纠纷的,应当提交请求书和有关证据。
  当事人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
事人签名或盖章,并于10日内交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备案;调
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市和区、 县管理专利工
作的部门举报假冒他人专利或者冒充专利违法行为。
  市和区、县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布举
报方式,并为举报人保密,对举报、揭发假冒他人专利、冒充专
利行为和协助查处专利违法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十五条 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和查
处假冒他人专利、冒充专利行为,可以行使以下职权:
  (一)询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和证人;
  (二)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档案、合同、图纸、账册等
资料;
  (三)采用检查、拍照、摄录、测量等方式进行现场勘验;
  (四)抽样取证、登记保存与案件有关的物品;
  (五)调查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情况。
  经登记保存的证据,被调查的单位或个人不得销毁或转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 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
规定,造成损失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
员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由行业自律机构给予惩戒;构成犯罪的,
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 由市管理专利工作
的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给当事人
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
  第二十八条 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认定专利侵权行为成立,
作出处理决定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采取措施制止侵权行为:
  (一)侵权人制造专利产品的,责令其立即停止制造行为、
销毁制造侵权产品的专用设备或模具,并不得销售、使用尚未售
出的侵权产品或者以其他形式将其投放市场;
  (二)侵权人使用专利方法的,责令其立即停止使用行为、
销毁实施专利方法的专用设备或模具,并不得销售、使用尚未售
出的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侵权产品或者以其他形式将其投放
市场;
  (三)侵权人销售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
品的,责令其立即停止销售行为,并不得使用尚未售出的侵权产
品或者以其他形式将其投放市场;
  (四)侵权人许诺销售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
的产品的,责令其立即停止许诺销售侵权产品的行为、消除影响,
并不得进行任何实际销售行为;
  (五)侵权人进口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
品,并且已经进入本市的,责令其不得销售、使用该侵权产品或
者以其他形式将其投放市场;
  (六)侵权人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使用专利侵权产品的,责令
其立即停止使用行为。
  采取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五)
项、第(六)项规定的措施不能制止侵权行为,或者侵权产品难
以保存的,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责令侵权人销毁或者拆解
侵权产品。
  第二十九条 对多次、 故意实施专利侵权行为的单位或者个
人,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除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措施
制止侵权行为外,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假冒他人专利的, 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市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
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5万元以下
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以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的,
由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 可以处5万元以下
的罚款。
  为假冒他人专利或者冒充专利行为提供便利条件的,由市管
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拒绝、阻碍专利
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
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市和区、 县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工作人员及
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在专利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检查制度》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检查制度》的通知


各证券监管办公室、办事处、特派员办事处:
为了加强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监督管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进一步推进证券投资咨询行业监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现将《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检查制度》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辖区内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
1.《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月报表》;
2.《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季报表》;
3.《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监管季报表》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检查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监督管理,督促其按照法律、法规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规范运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检查制度。
第二条 本检查制度适用于所有取得证监会授予业务资格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
第三条 本检查制度由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实施。
第四条 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检查分为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
第五条 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现场检查可采取以下方式:
(一)检查人员到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或者其工作现场进行检查;
(二)检查人员通知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咨询人员或者其他相关人员到指定地点说明事实真相及有关情况;
(三)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方式。
第六条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现场检查的内容有:
(一)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提供咨询服务时,是否签订了符合规定的投资咨询服务合同;
(二)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开办“工作室”的,其与他人的合作方式、收费办法是否合法;
(三)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举办集会性投资咨询活动时,是否办理报批手续;
(四)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业务内容、业务方式、业务场所、高级管理人员、有业务资格的投资咨询人员发生变化时,是否按时提出变更报告并依法办理变更手续;有业务资格的投资咨询人员低于法定人数时,是否报告并及时补足;
(五)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与媒体合办栏目或者与电信服务机构合作的,备案手续是否齐备;
(六)有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的研究咨询部门的管理是否符合要求;
(七)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咨询人员是否将其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证书放置于营业场所的明显处,以供投资者或客户查验;
(八)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是否将其向他人提供的咨询服务的资料按规定妥善保存;
(九)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公司章程的合法性及其执行情况;
(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及其执行情况;
(十一)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投资咨询人员是否有下列行为:
1.代理他人从事证券买卖;
2.向投资人承诺证券投资收益;
3.与投资人约定分享投资收益或者分担投资损失;
4.为自己买卖股票及具有股票性质、功能的证券;
5.利用咨询服务与他人合谋操纵市场、欺诈投资人或者进行内幕交易。
(十二)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报送的各种材料的真实性;
(十三)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认为需要检查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证监会派出机构每六个月对辖区内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进行一次现场检查。
第八条 检查人员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和投资咨询人员进行检查时,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事实真相,不得隐瞒情况、拒绝和阻碍检查。
第九条 检查人员进行检查时,应当制作检查工作记录。检查人员可对检查中的有关情况进行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
第十条 检查人员进行检查时,应当向被检查人出示工作证或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开具的证明。
第十一条 检查人员对检查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检查结果未公开前,检查人员及被检查的机构和人员不得透露与检查结果有关的信息。
第十二条 检查人员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接受被检查机构或个人的任何方式的宴请;
(二)接受被检查机构或个人提供的免费住宿安排;
(三)接受被检查机构或个人的任何方式的娱乐安排;
(四)接受被检查机构或个人的任何礼品、纪念品;
(五)无偿使用被检查机构或个人的交通、通讯等工具。
第十三条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非现场检查的方式有:
(一)要求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定期报送相关报表;
(二)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就证券的发行交易和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活动提供咨询服务时,对其所出具的财务顾问报告等工作成果进行检查;
(三)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人员在各类媒体(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电话台、声讯台、传真系统、电脑网络、内部资格等)上传播的证券投资咨询信息进行检查;
(四)针对特定问题要求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人员出具书面材料;
(五)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方式。
第十四条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非现场检查的内容有:
(一)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报表是否真实、有无遗漏;
(二)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是否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地提供咨询服务,是否有利用内幕信息、市场传言、虚假信息作为依据向他人提供咨询服务的行为;
(三)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就证券的发行交易和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活动提供咨询服务时,是否按照咨询服务合同的约定,尽到必要的审慎勤勉义务;是否有内幕交易、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
(四)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咨询人员通过传媒从事咨询服务时,是否对其名称、姓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等自身信息进行披露;
(五)引用资料时是否有断章取义、篡改内容等行为;
(六)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咨询人员就同一问题向不同客户提供的分析、预测或建议是否一致;
(七)公开发行股票的承销商或上市推荐人及所属的咨询机构是否在媒体上刊发其为客户撰写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八)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认为需要检查的其他事项。
第十五条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每月向注册地的证监会派出机构报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月报表》(见附件1);每季度向证监会和注册地的证监会派出机构报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季报表》(见附件2),在报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季报表》的月份不必报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月报表》;证监会派出机构按季度向证监会报送《证投资咨询机构监管季报表》(见附件3)。
第十六条 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反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行为,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根据职权范围做出处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处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人员的年检办法依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本检查制度由证监会解释。
第十九条 本检查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1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月报表
年 月 日
--------------------------------------------------------------------------------------
|机构名称 | |咨询人员数 | |
|----------|--------------------------------------|------------------------------|
|联系人 | | 联系电话 | |
|----------------------------------------------------------------------------------|
| |本栏填写业务开展方式、业务收入情况、业务开拓情况、人员培训情况、内部管理情 |
| |况、业务开展遇到的问题等。 |
| | |
|本| |
|月| |
|业| |
|务| |
|概| |
|况| |
| | |
| | |
|----------------------------------------------------------------------------------|
| |本栏填写机构注册资本、股东、业务范围、高级管理人员、名称、业务场所等变化; |
| |咨询人员的调出、调入、改变姓名、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等。 |
| | |
|本月| |
|机构| |
|及其| |
|人员| |
|变动| |
|情况| |
| | |
| | |
--------------------------------------------------------------------------------------
--------------------------------------------------------------------------------
| | |
| | |
|本| |
|月| |
|备| |
|案| |
|事| |
|项| |
| | |
| | |
|--|------------------------------------------------------------------------|
| | |
| | |
|本| |
|月| |
|报| |
|批| |
|事| |
|项| |
| | |
| | |
|----------------------------------------------------------------------------|
| | |
|涉讼| |
|及违| |
|法违| |
|规受| |
|查处| |
|情况| |
| | |
|----------------------------------------------------------------------------|
| |
|机构盖章: |
| |
| |
| |
| 年 月 日 |
| |
--------------------------------------------------------------------------------
附件2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季报表
年 月 日
------------------------------------------------------------------------------------
|机构名称 | |机构人数 | |
|----------|--------------------------------------|----------------------------|
|法定代表人| | 联系电话 | |
|----------|------------------------|------------|----------------------------|
|联系人 | | 联系电话 | |
|--------------------------------------------------------------------------------|
| | |
| | |
| | |
|咨| |
|询| |
|人| |
|员| |
|名| |
|单| |
|和| |
|变| |
|动| |
|情| |
|况|----------------------------------------------------------------------------|
| |调| |调| |
| |入| |出| |
| |人| |人| |
| |员| |员| |
|--|----------------------------------------------------------------------------|
| |本栏填写机构注册资本、股东、业务范围、高级管理人员、名称、业务场所等变化。 |
| | |
|本| |
|季| |
|机| |
|构| |
|变| |
|动| |
|情| |
|况| |
| | |
| | |
|--|----------------------------------------------------------------------------|
|财| 营业 | | 业务 | |
|务| 收入 | | 利润 | |
| |--------|--------------------------------|--------|----------------------|
|指| 主营业| | 主营业| |
|南| 务收入| | 务利润| |
------------------------------------------------------------------------------------
------------------------------------------------------------------------------------
| |本栏填写业务小结,包括:业务开展方式、业务收入情况、业务开拓情况、人员培训 |
| |情况、内部管理情况、业务开展遇到的问题和对策等。 |
| | |
|本| |
|季| |
|业| |
|务| |
|概| |
|要| |
| | |
| | |
|--|----------------------------------------------------------------------------|
| | |
| | |
|本| |
|季| |
|备| |
|案| |
|事| |
|项| |
| | |
| | |
|--|----------------------------------------------------------------------------|
|本| |
|季| |
|报| |
|批| |
|事| |
|项| |
------------------------------------------------------------------------------------
--------------------------------------------------------------------------------
| | |
|涉讼| |
|及违| |
|法违| |
|规受| |
|查处| |
|情况| |
| | |
|----------------------------------------------------------------------------|
| | |
|对| |
|管| |
|理| |
|部| |
|门| |
|的| |
|建| |
|设| |
| | |
|----------------------------------------------------------------------------|
| |
| |
| 法定人代表人签字(盖章): |
| |
| |
|----------------------------------------------------------------------------|
| |
|机构盖章: |
| |
| |
| |
| 年 月 日 |
--------------------------------------------------------------------------------
附件3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监管季报表
年 月 日
------------------------------------------------------------------------
|监管派出 | |
|机构名称 | |
|----------|--------------------------------------------------------|
|监管责任人| |联系| |
| | |电话| |
|----------|----------------------------|--------------------------|
|季末咨询 | | 专营机构数 | |咨询人员数| |
| | |------------------|----|----------|--------|
|机构数 | | 兼营机构数 | |咨询人员数| |
|--------------------------------------------------------------------|
| |本栏填写监管工作小结,如效果、存在的问题,措施等。 |
| | |
| | |
|本| |
|季| |
|监| |
|管| |
|工| |
|作| |
|概| |
|要| |
| | |
| | |
------------------------------------------------------------------------
----------------------------------------------------------------------------------
| |本栏填写辖区咨询业务概况和运行态势,与证券市场的互动性,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
| |等。 |
| | |
|本| |
|季| |
|证| |
|券| |
|咨| |
|询| |
|业| |
|务| |
|运| |
|作| |
|情| |
|况| |
| | |
| | |
|------------------------------------------------------------------------------|
| |本栏填写辖区内咨询机构及其人员变动的事项。 |
| | |
| | |
|本季| |
|咨询| |
|机构| |
|及其| |
|人员| |
|变动| |
|情况| |
| | |
| | |
----------------------------------------------------------------------------------
------------------------------------------------------------------------------
| | |
| | |
|本| |
|季| |
|受| |
|理| |
|报| |
|告| |
|备| |
|案| |
|事| |
|项| |
| | |
| | |
|--|----------------------------------------------------------------------|
| | |
| | |
|本| |
|季| |
|批| |
|准| |
|事| |
|项| |
| | |
| | |
------------------------------------------------------------------------------
------------------------------------------------------------------------
| |接受举报投诉数| |立案数| |查实处理数| |
| |----------------------------------------------------------------|
| |案件查处举要: |
|违| |
|法| |
|违| |
|规| |
|案| |
|件| |
|查| |
|处| |
|情| |
|况| |
| | |
| | |
|--|----------------------------------------------------------------|
| | |
|下| |
|季| |
|度| |
|监| |
|管| |
|工| |
|作| |
|计| |
|划| |
| | |
| | |
|--------------------------------------------------------------------|
| |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主管负责人签字: |
| |
| |
|--------------------------------------------------------------------|
| |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盖章: |
| |
| 年 月 日 |
| |
------------------------------------------------------------------------



  任意解除权,简言之,是指不以合同相对方违约为理由而主张解除合同的解约权。任意解除合同,不以当事人违约为前提,而是完全按照一方当事人自己的意愿而单方解除合同,享有任意解除权的当事人一旦行使权利,合同自解除权行使之时终止。一方行使任意解除权是依法行使权利的合法行为,不是违约行为,也不是侵权行为。


  我国合同法第93条第1、2款、第94条分别规定了合同的协议解除、约定解除、法定解除三种情形。由于任意解除权既可能源自法律的直接规定,也可能源于当事人的约定,因此,既可能属于法定权利,也可能属于约定权利。无论属于哪种权利,都是合法权利,该项权利的行使不会引起违约责任的承担。



  特许经营合同任意解除权的规定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12条规定:“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在特许经营合同中约定,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订立后一定期限内,可以单方解除合同。”该条是借鉴了国外立法中关于“冷静期”的规定采取的中国化的表述。


  笔者认为,立法上对于任意解除权的规定,是考虑到被特许人在信息获取、风险判断、谈判地位等方面相对于特许人处于弱势地位而对被特许人予以特别保护,赋予其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以力求实现特许经营双方缔约能力上的实质平衡。


  由于《条例》12条规定的任意解除权过于模糊,如何理解和适用该条规定中的“一定期限”?合同中当事人若未约定任意解除权,被特许人是否仍可行使任意解除权?合同当事人约定放弃该项权利,其效力如何?


  首先,如何理解和适用该条规定中的“一定期限”?由于《条例》并没有明确“冷静期”的具体期限,到目前为止,也未明确有关的实施细则,司法实践中,法官自由裁量不一,容易引发法律适用上的混乱,需要正确理解“一定期限”。笔者认为,该“一定期限”原则上应明确化、具体化,并且不宜太长,最迟截止于特许人开始向被特许人交付经营资源时,防止为被特许人提供了“试营业的机会”,若试营业不成,被特许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对特许人“吹毛求疵”继而毁约甚至要求特许人赔偿损失等。


  其次,如果合同中当事人若未约定任意解除权,被特许人是否仍可行使任意解除权?在此问题上也存有不同认识。有人认为,当事人未在合同中约定任意解除权的,被特许人无权依据该条款主张任意解除权;也有人认为,当事人虽然未在合同中约定任意解除权的,被特许人任然可以依据该条款主张任意解除权。笔者认为,综合《条例》通篇尤其是第12条的立法意图、文字表述可知,第12条的立法本意就是要确定被特许人享有一定期限的悔约权,“悔约权”本身是法定的,只不过是将“一定期限”的约定权赋予了双方当事人。第一,特许人一般不会主动在合同中写入被特许人的单方解除条款,如果否认被特许人享有任意解除权,实际上剥夺了被特许人的解约权。第二,《条例》12条用语为“应当”,意在明确加重特许人的义务和责任,因此,无论合同是否约定,都不影响被特许人行使任意解除权。


  再次,合同当事人约定放弃该项权利,其效力如何?虽然合同属于私法范畴,奉行“契约自由”原则,但是,如果任由缔约能力严重悬殊的当事人自由协商,约定放弃“任意解除权”,将会背离《条例》设定“任意解除权”之初衷,所以,特许人不能在特许经营合同中与被特许人预先约定放弃任意解除权,即使有类似约定,其效力也存疑。


  任意解除权行使的法律后果


  合同法第97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由于合同解除权是形成权,并且被特许人的任意解除权是法律规定的被特许人单方享有的权利,所以,一旦被特许人行使了任意解除权,双方间的特许经营法律关系即告解除。因此,如果被特许人作为原告提起诉讼,就无需将“请求解除合同”列入诉讼请求,更没有必要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确认合同解除的效力,人民法院也无需对被特许人是否享有任意解除权而进行实质性审查,仅审查被特许人是否行使了任意解除权即可。被特许人行使任意解除权,其法律后果通常是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原有状态。


  一,特许权使用费的返还。在合同解除的情况下,解除前合同的履行是有效的,在合同被任意解除的情形下,履行期限一般不会太长或者根本尚未实际履行。若合同已经实际履行,特许权使用费的返还应当按照实际经营期限与约定经营期限进行折算。没有约定经营期限的,综合考虑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情况、实际经营期限、双方当事人的过错程度等因素,酌情确定特许权使用费的返还比例。


  二,保证金的返还。通常,为确保被特许人履行特许经营合同,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收取的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合同到期后,保证金应退还被特许人。


  三,赔偿损失。任何权利的行使,都不得给他人造成损害,这是禁止权利滥用的应有之意,也是诚实信用原则在权利行使上的要求。


  四,任意解除权与违约金。合同被解除,没有任何理由,当然也不需要以一方违约为条件。因此,合同被任意解除时,被特许人和特许人均不可向对方主张违约金。


  五,任意解除权与经营资源的停止使用、返还或销毁。被特许人任意解除特许经营合同,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被特许人应停止使用特许人许可其使用的相关经营资源,特许人也有权请求被特许人返还或销毁与经营资源有关的授权书、特许使用证明、特许商业标志、技术资料、牌匾等文件或材料。